返回

【医药行业市场观点】禧弘基金2023年2月14日

禧弘基金  2023-02-14

医药板块行情复盘

2022年,医药板块子行业中,线下药店和流通涨跌幅为正,其他三级子行业均为负,医疗服务、CXO、疫苗等子板块跌幅较大,跌幅高达30-40%;

月度情况来看,1月、4月、7月和9月跌幅较大,特别是1月和4月,跌幅接近15%,涨幅最好的月份是6月、10月和11月;


image.png


医药板块行情复盘

2022年和2021年对比来看,出现明显的估值回归现象,21年涨幅较大的子板块,22年跌幅也较大;

从市值角度来看,过去两年,医药白马股显著跑输平均值,中小市值公司涨幅较大;

image.png

image.png


行业估值水平


截止到上周末,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6.48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88.4%(-3.07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37.2%(-2.77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35.1%(-0.42pp)。

image.png

image.png


基金持仓仍处于低位


基金医药持仓比环比提升。截至 12 月 31 日,基金医药生物行业(申万)持股数量为 261 家,环比减少 26 家;基金持股总市值为 3214 亿,环比减少 178 亿。虽基金医药持股数和持股总市值环比均仍呈减少态势,但相比 3 季度环比减少数都大幅降低。同时 4 季度,医药持仓环比触底提升,截止 4 季度末,基金医药生物行业的持仓市值占比为 11.1%,环比提升了 0.71%。整体看,2022 年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比在 3 季度降至近年来的低点后,4 季度出现了小幅触底反弹,但仍位于多年来的底部区间。

image.png


2023年医药板块投资主线

  • 复苏和创新: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集采和医保政策的优化,2023年医药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双重修复下的戴维斯双击行情。复苏和创新则是业绩和估值修复的两个重要变量,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则主要来自这两个因素。

  • 复苏:从复苏条线来看,疫情受损最严重的板块主要有医疗服务板块,特别是消费医疗端的体检、眼科、口腔、医美、药店等,以及严肃医疗的肿瘤、中医、康复、血制品等;优化防疫政策和国内实际的医疗需求对医疗基础设施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产业链方将持续受益;

  • 创新:从创新条线来看,创新药和创新器械在国产化替代的大背景下,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国产化率较低的医疗设备、器械、仪器、装备、药品和耗材等都将有较大的发展机会;


医疗复苏——医疗新基建

2022年11月底,财政部陆续公布各项提前下达补助资金,包括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重大传染病防控经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根据提前批口径,三项经费均大幅高于疫情前,接近2022年水平。

image.png


医疗复苏——医疗新基建

2022年9月7日,国务院常规会议指出,对高校、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医院、地下综合管廊、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

为响应国常会的决定,卫健委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卫健委规划司及其他相关部门正在协商政策具体细则,预计将覆盖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贷款使用方向包括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医疗新基建浪潮仍将持续。

image.png


创新——集采政策缓和 

创新药和器械不纳入集采:国家医保局对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进行回复,药品集采的话题备受关注。从回复来看,创新药、含濒危野生动物成分的药品、孤儿药和短缺药暂不纳入集采。生物药方面,国家医保局正在研究生物制品相关政策,生物类似药集采将适时开展。此前9月,国家医保局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955号建议的答复》中,针对创新医疗器械挂网、价格等机制以及集采问题进行了全面解释,明确创新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

脊柱集采结果出炉:9月27日,脊柱集采结果出炉,降价好于预期,基本不影响国产生产企业的出厂价;

电生理集采规则:10月14日,福建省医保局发布《心脏介入电生理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集采规则相对温和,好于此前的市场预期。从价格降幅来看,组套采购只要在最高有效报价的基础上降价30%以上即可中选;

生化试剂集采规则:10月10日肝功联采办公告《关于征求<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于10月13日流出。相较此前安徽IVD集采、脊柱集采,此次集采机制更加温和:价格底线降价20%,降价幅度相对脊柱集采的降幅60%较为可观。

口腔正畸产品集采规则:10月19日,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省际联盟(区、兵团)口腔正畸托槽集中带量采购公告》,共15省参与,集采品种包括普通金属、普通陶瓷、自锁金属、自锁陶瓷、无托槽矫治器、颊面管等。从价格降幅来看,企业申报报产品基准价格取全国省级阳光采购平台挂网价格的最低价或不高于同类产品最低省级平台阳光挂网价(如本企业产品无阳光挂网价),耗材报价最低有效降幅为30%;


创新——集采陆续落地

自2018年12月开始医保局对医药行业多次集采,目前已经覆盖了仿制化药、生物药、高值耗材、中药等领域进行集采,药品耗材集采累计为医保节省费用约3900亿元。目前大多数领域已经完成集采,降费目标初步实现,集采政策开始呈现回暖态势。这在22年9月开始的冠脉支架续约和电生理集采体现的较为充分。

image.png


创新——医保谈判政策优化 

本次征求意见稿新增“简易续约”规则。协议将于2022年12月31日到期的独家药品(即2020年谈判进入医保且今年底协议到期的药品),在满足基金实际支出未超过预估值200%、未来预算增幅合理、市场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等条件下,可进行简易续约;

image.png


创新——创新药催化剂

创新药爆发性机会在一些突破性细分领域,比如阿尔兹海默症、NASH、潜在的全球首个或国内首个上市品种:

阿尔兹海默症:全球缺乏有效的治疗性药物,23年1月6日,FDA加速批准一种名为Leqembi的新型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人相比,服用Leqembi药物的阿尔茨海默症早期患者的认知速度降低了27%。

NASH:2020年,NASH全球药物市场增涨至19亿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突破百亿大关,开发NASH药物的市场前景极为可观。虽然NASH药物需求的蛋糕越来越大,然而,目前为止尚未有NASH适应症的药物批准上市。2022年12月19日,Madrigal Pharmaceuticals 宣布其治疗NASH的THR-β激动剂resmetirom在关键性3期MAESTRO-NASH活检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顶线结果。


创新——高值耗材国产替代空间大

国内的高值耗材总体国产化率较低,仅骨科创伤、冠脉支架等少部分品种实现了国产替代,大部分品种国产化率不到20%,部分品种甚至在5%以下,电生理、心脏起搏器、内窥镜等领域存在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集采政策优化后,政策面影响短期触底,价格形成机制趋于合理;集采后,国产龙头公司实现了快速的份额提升;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免责声明:禧弘私募基金微信推送文章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

image.png































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