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思路:
经过5/6两个月的反弹,7月份大盘迎来了如期调整。沪指在第3个交易日创下阶段高点3424点,随后便一路跌至3226点,回撤198点,月跌幅4.28%,创指月跌幅5%。7月份的调整,既有基本面方面的原因,也有技术性回撤的修正要求,更有市场面面临消化获利盘的压力。从基本面来说,6月底的政治局会议针对二季度多地尤其是上海地区新冠疫情爆发,对全年经济增长做了不设目标的重新定义。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困扰,会议再次重申了不搞大水漫灌的信贷政策,表明类似6月份的大规模刺激仅仅是暂时性的社融修复,未来大概率恢复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2.7%,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相较今年6月的28100亿元新增规模,则大幅缩水了超过2万亿元,所以,期待通过流动性宽松来提升市场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显然不现实。
★市场解读:
从从技术上来说,四月底以来超跌成长股启动了一轮强劲的技术性反弹,经过近两个月的修复,超跌成长板块中的大多数个股已经累积了相当的获利盘,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风电、光伏产业链,短期进入整固符合预期。一方面需要消化获利盘,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很多个股需要面临中报业绩的证伪考验。中报业绩爆雷和投机回落,会是8月份个股主要非系统性风险点。另外,一些非市场因素,仍然深深地影响大盘。俄乌局势仍旧没有缓和迹象,中美战略竞争随着《芯片与科学法案》的签署进一步深化,台海紧张局势未来恐进一步加剧,甚至有可能演变为中/美西方对抗的风险。好消息是,石油价格以及大宗商品价格逐步回落,困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通胀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望得到缓和,美国7月份通胀环比下降0.6%,而同比则为增长8.5%,这为美联储提前结束加息周期提供了想象空间。
★市场观点
尽管新冠疫情依旧是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困扰,但是对各国经济来说,最坏的时期应该已经过去。面对风险和机会的双重选择,8月份伊始大盘虽有企稳迹象,但是热点显著走向分化,表现为主题投资的节奏越来越快,主题行情的持续性越来越差,如HJT电池、EVA、碳化硅、储能、一体压铸、汽车智能化、汽车配件、PET铜箔、钠电池、M3P、半导体等等都基本是脉冲式行情,显示市场情绪化仍旧比较严重,无论投资者信心恢复,还是重新聚拢,都有赖大盘指数进一步走强。
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依然不高,流动性也依然比较充裕,经济复苏已经在路上,可市场要走出趋势性行情,仍旧需要时间等待经济复苏,因此我们预计,结构性行情,还会是三季度的现实选择。
投资机会方面,我们将持续跟踪高景气度行业,专注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以及芯片半导体等新兴行业各产业链,尤其聚焦国产核心替代。操作上,将继续优化组合个股,努力通过组合优化和仓位管理,来实现回撤和收益的动态平衡。
半导体行业梳理
★半导体行业现状: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芯片相关企业14.29万家。其中,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增芯片相关企业3.08万家。
2019年新增0.91万家,同比增长13.72%。
2020年新增2.37万家,同比增长160.69%。
2021年新增4.79万家,同比增长102.30%。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以4.74万家芯片相关企业排名第一。
江苏、山东分别有1.69万家、0.87万家,位居前三。
从城市分布来看,深圳以2.56万家排名第一。其次是广州、上海、西安等城市。
2021年中国半导体销售额为1870亿美元,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区域市场,占比32%,预计到2026年我国半导体销售规模将成长至2740亿美元。
据IC Insights数据,2021年我国IC产值仅占IC 市场规模的16.7%,国产替代空间超过1500亿美元,预计2026年该比例将提升至21.2%。
★投资策略:
1、围绕高景气度行业,重点关注半年报业绩的预期。
2、主动回避主题炒作,重视个股估值修复情况,主动防回撤。
免责声明:禧弘私募基金微信推送文章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