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大盘走势回顾
2022年开年股市表现不振,截至3月15日上证综指年初以来已经下跌了15个百分点。3月16 日金融委会议释放乐观信号后,股市连续两日反弹,上证综合指数分别上涨 3.48%、1.40%。从上半周大跌转向下半周大幅修复,一方面是美联储FOMC会议后加息靴子落地以及俄乌问题有所缓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金稳委会议的召开被相当多人认为是“市场底部”出现的信号。但“政策底”之后往往还有“市场底”,大部分情况下政策底之后还需要继续下跌16%左右才能到达市场底。例外就是2018年10月政策底之后的到市场底并未新低。从时间来看,两个底部之间基本都需要 3-6个月,但2015年的急跌除外。
对于本次金稳委会议,许多投资者出现与2018年重要讲话时期做类比。对应于2018年10月 19日的重要发言,与11月1日的民营企业家座谈,市场于2018年底2019年初才真正探底。
一般而言,市场底部需要伴随成交量收缩或者换手率的验证会更为稳妥。目前来看,估值水平明显回落至中下水平,但换手率较历史底部偏高。
近期疫情的再度扩散对于即将到来的需求旺季的经济增长可能造成较大拖累,在“内滞”+“外胀”格局未出现实质好转前,不排除接下来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中美会晤回顾
本次3月18日的会晤的核心议题是乌克兰问题和中美关系,市场对于中美会晤的反应偏积极。
核心赛道比较
当前产业赛道的四大主线:稳增长、高景气、疫后修复、全球通胀。
对于全球通胀的忧虑,短期难以结束,大宗价格高位波动性和国内政策风险会使得配置难度增加。疫后经济修复仍会受制于近期国内出现局部疫情以及防疫防控政策未出现明显调整,处于博弈阶段。
高景气行业中,光伏共识度最高,其次是半导体、风电,最后是新能源车、军工。具体关注细分:智能汽车/家庭、光伏组 件、工业软件、半导体(IGBT)、新冠检测、锂、农化、数据中心及算力建设。
2022Q1 业绩可能出现持续超预期的细分方向为:上游周期品(钾肥、航运、 炼焦煤、铜铝铅锌、氟化工、黄金)、新能源(锂、钴、太阳能、核电、风电)、医疗服务(CXO、 新冠检测)、高端制造业(半导体、电机、电子零部件、机床设备)、基建稳增长(银行、基建央企)
产业趋势变化展望
一季度之后需要关注的产业变化趋势:
1) 高端制造明显遵从于自身产业周期,需求端、数量端的表现实则强于预期:新能源板块即便处于产业链涨价背景,需求推动下量的动能仍存;半导体景气韧性或好于预期,芯片供给紧缺格局仍未明显缓解,北美+ 日本半导体设备出货额依旧处在高位。
2) 高端消费受疫情影响明显较轻,而服务消费在疫情防控政策放松背景下,展现出一定的复苏弹性。随着防控政策的调整放松,后续消费复苏仍值得期待。
3) 智能化/数字经济崭露头角,在汽车/电网/家庭智能化、以及自主可控进口替代环节。
4) 一季度上游资源品/原材料价格依旧高企,略超预期。在供给端受限环境下,供需两端冲击和价格弹性被明显放大,也使得商品价格趋势更难把握。
5) 地产需求疲软的趋势仍较难在短期内反转,1-2 月企业销售表现持续低迷,预计上半年对产业链需求的预期均不宜太高。
市场风格趋势
19-20年市场策略为DCF未来现金流优秀、稳定高ROE的公司,在中美关系紧张、新冠疫情冲击下高确定性的蓝筹公司受到青睐,而美国无限量化宽松支持估值提升;
21年市场策略从青睐DCF品种转向G增长占有的公司,也即买入高景气。通胀高启并压制中下游盈利能力,但美联储继续实施量化宽松,业绩增速更高的高景气赛道受益;
22年海外滞胀+货币收紧的组合,国内有底线的放松,美债利率中枢上行对于高景气品种的估值形成挤压,从而兼顾PE和G的低PEG策略具备相对优势。
免责声明:禧弘私募基金微信推送文章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