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行情表现回顾
本周生物医药板块上涨7.47%,跑赢沪深300指数6.48pct,跑赢创业板指数1.12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最前。本周各个中信医药子板块普涨,其中医疗器械涨幅最大(+9.82%),其次为化学制剂、生物医药和医疗服务,分别上涨8.23%、7.47%和7.44%。
医药行业板块估值情况
截止2022年10月14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历史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5.39,比上周上升了1.91。医药行业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141.03%,环比上升了17.12个百分点。医药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医药子板块表现
本周各个中信医药子板块普涨,其中医疗器械涨幅最大(+9.82%),其次为化学制剂、生物医药和医疗服务,分别上涨8.23%、7.47%和7.44%。
医药板块北向资金变动
陆港通医药行业投资1909.92亿元,相对2022/9/30环比增加了160.26亿元;医药持股占陆港通总资金的11.36%,占比环比上升0.99pct。子板块方面,本周医疗器械(33.28%)和医药商业(6.53%)占比有所上升,化学制药(19.83%)、医疗服务(22.71%)、中药(9.42%)和生物制品(8.24%)占比下降。
个股方面,A股医药股持股市值前五为迈瑞医疗、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爱尔眼科和泰格医药。净增持金额前三为迈瑞医疗、恒瑞医药和药明康德;净减持金额前三为正海生物、以岭药业和新和成。
新冠疫情进展情况
国内疫情多地散发,整体可控;疫情防控策略仍然坚持动态清零,新闻发布会和二十大报告都明确了这一点,人民的生命至上原则;
新冠疫情进展情况
截至2022年10月13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约6.21亿例,全球死亡病例656万例,死亡率1.06%。2021年11月底,Omicron变异株的传播导致海外病例数迅速抬升,到2022年1月底达到新增确诊高峰,2、3、4月欧美疫情逐渐缓和。近期Omicron在欧洲有第三波抬头趋势,主要流行株逐渐改变为Omicron的变异株BA.5\BA.4。本周确诊新增增速最高的5个国家为新加坡、意大利、希腊、法国、瑞士。
电生理集采规则好于预期
10月14日,福建省医保局发布《心脏介入电生理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集采规则相对温和,好于此前的市场预期。
从价格降幅来看,组套采购只要在最高有效报价的基础上降价30%以上即可中选;单件采购只要在最高有效报价的基础上降价50%以上即可中选,降幅相比于此前冠脉、关节集采更加温和,且最高有效申报价与目前医院挂网价格接近,我们预计中标价降幅对企业出厂价影响或将有限。
从中标量来看,组套采购模式下降幅达50%的中标企业将获得自身80%的采购需求量,单件采购模式根据降幅排名设定ABCD 4组,中标企业最少的基础采购量也能保证占首年采购量的60%。
生化试剂集采规则好于预期
10月10日肝功联采办公告《关于征求<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于10月13日流出。此次由江西牵头覆盖22个省区,采购26类检测试剂,采购周期为2年、可视情况延长1年。
相较此前安徽IVD集采、脊柱集采,此次集采机制更加温和:
(1)分组:按照医疗机构上报的意向采购量分成A、B两组(国产进口同台竞价,外资产品没有溢价),全联盟意向采购量前90%或任一联盟省份采购量前90%的企业均分入A组,其余进B组(保证大部分优质生化厂家均能参与集采)。
(2)中标:申报价格从低到高排位,中选比例60%;如不在前60%,只要不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0.8倍即增补拟中选企业入围(即设置价格底线降价20%,降价幅度相对脊柱集采的降幅60%较为可观)。未中选企业的意向采购量的90%和中选产品未分配意向采购量,作为医疗机构的二次协议采购量;对于中选产品未分配意向采购量,医院没有分配的或企业没有确认的,返回给原中选企业(基于机型适配、使用习惯,预计企业降价入围后,二次分配过程中都有望锁定原有试剂采购量)。
市场观点——情绪修复,估值提升
集采政策的缓和以及财政贴息政策对医疗板块整体估值修复有较大的作用;
历史上最低的估值水平和机构配置比例,给医药板块上涨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短期可关注政策鼓励的医疗新基建相关板块,包括医疗设备,医疗器械,IVD等;
医药板块整体估值修复,低估值品种也具有一定的性价比优势;包括中药、流通等;
最新的毒株免疫逃逸更强,传染性更强,国内各地疫情有所抬头,需警惕疫情反复带来的负面影响;
免责声明:禧弘私募基金微信推送文章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